俊彩星驰绘中华 | 胡是平

   导读  

胡是平的人文风景

鲍栋(著名策展人、艺术家)

一眼看去,占据胡是平大部分作品画面的似乎都是点缀皖南丘山的云山烟树与徽乡建筑,徽州人画徽州,自然而然,而身为教师的他也经常带学生赴徽州地区下乡写生,教学的同时也支起自己的画架,兼顾创作,对徽州题材更是熟悉不过。

绘画中的徽州题材是典型的人文化的自然,虽然任何风景一旦进入画面就已经被人文化,但徽州风景中辨识度极高的徽式建筑造型与色彩则是这种人文化自然的典型。胡是平大部分风景作品中都有建筑出现,更有很多作品就是以建筑作为主体,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不仅是人文的环境,更已是人文的内容。在这个层面上,胡是平的风景实际上更接近“山水”的概念,他在意的不仅是像传统西方美术中的研究自然、模仿自然,而是建构一个象征化的以“山”“树”“居”为基本要素的稳定结构。

因此,在风景的题材下,胡是平在画面中一直着力经营的是绘画语言。他强调每个画面的主色调,把色彩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色域中,使作品能够处于偏灰的调性,但在整体的调性下,内部的色彩结构也不失张力,常常是以大面积的色彩关系主导整个画面,在局部细节上,他则强调色彩的灵动,充满了光线感与空气感,并有意形成色彩纯度的对比。在造型上胡是平尽量概括,通常只抓住山形轮廓与光影界限略微强化,因此他大部分作品的结构都不复杂,在强调平面性的时候―般是天空、山峦、田野的平行构成,在强调纵深感的时候,则会凸显建筑的透视线,同时强化前后景的虚实关系。

这些作品大部分来自于下乡写生中所获得的启发,也有不少作品来自于胡是平的再度创造,比如以空间叠加、物像叠印的方式突出“记忆”主题,给风景题材带来了某种心理空间的意味。在胡是平的其他非风景题材的作品中,这种心里空间的手法也经常出现,往往能够把观众带入一种包含着时间性、历史感的视觉体验之中。

在今天,风景并不是一个流行的题材,即使在学院系统内部,绘画更是由于担负着过多的”观念”压力而一直过于强调主题的可阐释性,而胡是平这样的始终在这个题材中耕耘的画家,反而给传统的风景画带来了有个人风格和地域人文的新内容。

精神还乡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 一级教师 贺凌(文)

“精神还乡”是我对胡是平教授作品的深刻体验,在家乡图景的关切之中追求自身的精神家园与生命的思考。画面中那些平朴、简洁、直率的徽砖、徽瓦、炊烟、云山都得以留住其家乡徽州的文化踪迹,为精神的归来开辟出无限的空间。

油画《斜阳 》50×50cm

艺术的自然是灵,心灵有沃土艺术便会生机盎然。通过品读胡是平教授的油画,可读出画家的心灵沃土便是家乡,不断探索从作品中生长出的时代性与文化现象。他笔下的物象不拘泥于精微写实,而是务求简约概括,追求主观塑造的力度与主观表达的广度。

油画《晚炊 》50×50cm

油画《晚炊》和《遗韵》,运用大小不同的笔触和生动的肌理表现出斑驳的老墙,笔触的交替呈现出沧桑的历史感,即表现出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念,又承载了文化厚度,仿佛可以从中层层剥离出历史的时间线与过往。画家以敏锐的表现力形成了其独特的绘画语境。油画《雨季》和《斜阳》均赋以浑朴的棕灰色调,凝重而又沉淀,使古老的建筑显现出了新的生命。用他的话来说“画我心中的风景”。胡是平教授经过对家乡徽州长久的凝视和思考,构成了生长于画布材质之上的人文情怀,完成一次次对乡情的精神解构。油画《云》通过云穿越在熟悉又平淡丛林中的描绘,暗示着一种抽象和淡淡的忧伤。

油画《向晚时光》50×50cm

油画《向晚时光》在余晖到来之际,老城凝结的寂静之美而唤起对故乡的回忆,从而也与生活的喧嚣之情形成了对比与呼应。画家表达的乡情是多面的、立体的,构成似云,似幻,似思绪,似梦想的光阴图景。

油画《雨季》50×50cm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快步伐的时代,以重返大地、家乡为旨归,重拾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命题,铺展出胡是平的文化底色。通过对徽州物象精神式的追赶与寻问,形成一种特殊的、永恒的还乡方式。

《秋韵》60×50cm

胡是平,巢湖学院教授、安徽工程大学美术学硕士生导师,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前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安徽省油画学会副主席,漕川国际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内外专业机构及私人收藏,先后获安徽省美术大展金、银、铜奖,出版《胡是平油画作品集》,《美术时空•胡是平》,摄有专题片《走进油画家·胡是平》

(一)中国绘画艺术在中西方双向奔赴中蝶变升华

探索之路——论胡是平的绘画艺术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安徽省油画学会主席 巫俊(文)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已进入一种多元并存的状态,但想有所创新突破实在艰难,难在有太多可以比较参照。比较其他画种,他的标准太明晰,限制太多。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都了解当代国际艺术大师们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这是一把随时被观众丈量油画家水平的尺子,时时提醒着每位画家,如何能让作品有着自身语言,同时又赋予创造性和新意,这是当代中国许多油画家苦苦思索,实践的艰难之路。

油画《别处》160×120cm

胡是平就是一位在这条路上艰辛的探索者,他大学毕业后又去了广州美院进修,几十年来他创作成果累累,以十分职业的状态安心于道,勤奋作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省美展,并多次获金奖、银奖。他为人为艺的精神受到同行一致赞叹。仅就一般说法,绘画的风格一定是画家性格和阅历的综合体现。胡是平性格率真、直爽、平实质朴,对朋友对工作极为认真,一般来说他是谦和礼让的,但在大的是非前他有原则也欧存脾气。胡是平的绘画单纯大气,才华四溢,张弛有度。画面存有一种内在的细致,但这种细致不雕琢,不刻意,他深知好的油画绝不是制作出来的,它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不可操作的激情,一种来源于心的体悟和深厚绘画能力的表现。

   作为一位安徽油画家,胡是平非常注意在油画创作中吸收传统徽文化营养,写生是他亲近自然,了解传统文化,培养灵感的最好方式。每年他都花大量时间赴皖南写生。写生中他感受四季变化的神奇与瑰丽,看到了万物的深意。写生也成了他艺术创作重要方式。皖南的风景,这样看似一个狭窄的领域,胡是平有着他自己认定的抱负和追求,他的画有情节,有特定场景,但决不止步在写实的叙事上,而更多的是借此题材表达他对油画语言的理解,以及对当代人生活状态的看法。风景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一种情感通道,它承载和言说的始终是艺术家对自然、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封存的记忆》这幅油画描述的是一处典型的徽州风景,画面很简单,经历沧桑的徽州廊桥和远处的山景。这类风景在皖南比比皆是,平淡无奇。胡是平却能借助于构图的层次感,和有意味的形式构成,以及斑驳细微的色彩变化,找到隐藏期间的诗意。画面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平面性、装饰性,画面四边大胆留白,有的部位如墙壁和远山只使大笔松节油泼洒一遍,非常松动写意,增强了画面的绘画性、表现性。在柱子、栅栏和地面的表现上刻画的十分肯定、充分。画面一些局部对比强烈,但又高度统一,用色单纯概括,真的使人耳目一新,这种作品给予我们高度的审美满足和创造性启示。

油画《初春》90×80cm

油画《油菜花》40×30cm

这种大胆的处理和创新主要得益于胡是平娴熟的绘画技巧,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对待传统文化的长期思考。事实上,这些作品来源于写生,又经过艺术再创作。在诗性的表达背后,流露出格调与品位,表达一种疏离都市喧嚣而返璞归真的生活。从而唤起都市人失去理想田园之后有所变化,不险峻,不张扬,而是以温厚内敛的笔法诠释着绘画的理解,这才是绘画艺术中高难境界。《徽乡》《秋韵》《故乡的回忆》等一系列作品中构图平实,皖南的老屋、山坡、树从之类毫无做作姿态摆在那里,物象进行了大胆概括,删去一些枝节,仅留基本形态,极其简化而不空洞。随心所欲而不逾归,达到一种新的构成空间,这些作品通向超然的随意徜徉的境界。在这背后作品一定是经过苦心经营,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不能设想仅仅直观和即兴挥毫能达到这样高的境界。画面的色彩没有印象派绘画中那样绚丽动人,也没有当代绘画色彩主观、反规律,张力十足。画面在淡淡的柔光之下,色彩高雅脱俗,褪尽火气,只用有限的白、黑、赭石、群青、土黄等土色为主。有限的冷暖对比和明暗反差,画面显得温和朴素、浑然天成,有限中的无限,单纯又不乏意趣。这些作品决不以矫饰仪容动人,而是造成视觉上宁谧温润的效果。达到一种大巧若拙的境界。

油画《春》80×60cm

胡是平深谙西方油画传统技巧,注重油画语言的纯粹性和当代性,他的人物写生也很具有特色。他很警惕简单化、程式化过度精准描绘滑向描摹边缘。《俄罗斯人》这张写生作品表达的是一个坚强精力充沛的男人。胡是平在写生中充满激情,以敏锐的感觉捕捉对象精神气质。从大处着眼,把画面看成一个整体来处理,注重严谨造型和油画语言的表现,着重对脸部和手的塑造,非常有体量感和质感。其它部位大笔一挥而就,画面松紧、虚实控制恰到好处、神完气足。《画室一角》系列是将人物与周围环境组合在一起的场景。作品给人第一印象是求拙。一切物体都画得概括简练,画面构成整体上安详稳定,局部又有点俏味。主要表达人物的生命情绪状态,他们沉思、忧郁等,力求写出任务的心绪。其实画家在绘画中始终思考是怎么画一幅画,怎样描绘被我们司空见惯的景物。画家一方面承传着油画写生中观察与表现的惯性,而另一方面又不能程式化的表现,要根据感受寻求一种新的可能。要把握住油画艺术传统的精髓,又要使之作品气息表达当下文化语境。

油画《春色满园》40×30cm

油画《清凉的山村》30×35cm

不懈追求 未来可期

当今画界有想法,能折腾的人可谓众多,但能踏踏实实做艺术、做工作,得到同行一致认可的却不多。胡是平真能算上一个。多年来他担任巢湖学院艺术学院院长一职。行政工作、教学管理千头万绪,在这个躁动的艺术领域里甘于在僻静的一偶,研究艺术忘我工作。他以身作则,团结队伍,将学院办的有声有色,培养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教师。写生作品多次获奖。这在安徽同类美术院校中十分突出的。

油画《村头的印象》60×80cm

胡是平的油画艺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一份喜悦,一份感动,他对油画语言不懈的探索和对绘画的坚守,更给我们带来启迪和思索。胡是平在艺术创作上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积累,又有着广阔的艺术视野和高度的批判精神,我相信依照他的智慧和意志,他将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油画《冬》50×50cm

油画《古老的村庄》80×70cm

油画《徽乡秋韵》80×70cm  

《秋色》60×50cm

《静谧》60×50cm

《小路》60×50cm

意象之移情:静叩胡是平油画艺术的内心世界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犇

画者创作的终极目的是希冀通过对于自身有机美的解构与表达,通过主客体的间距向观者展示出自我关于美的理解与参透,使之与观者在形成差异认同的基础上,产生愉悦,实现移情,完成对于生命力的礼赞,从而上升成为一种至上的艺术意志。

油画《无风的傍晚》50×50cm

关于“移情”,沃林格尔认为:“只有在艺术意志倾向于有机生命,即接近高级形态的自然之时,移情需要才能被视为艺术意志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所产生出的愉悦感,既是对于内在实现需要的一种满足,也是基于对作为有机美的观者的生命活力的表现所完成的引发、延展和扩伸。观者在沉浸于艺术格调时所衍生和玩味的愉悦感,实际上源自于观者的自身,审美享受也在此转换为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深深地浸入观者的精神空间之中。

油画《徽乡忆旧  》50×50cm

西方绘画惯以具象和抽象的表现完成与观者的交流和移情,顺承“我的自觉”和“自然的发现”之潮流,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成质的区分。而中国传统艺术思维中充溢着的神秘混沌之特性,生发出“意象”这种专属的移情表达程式,这种超于认识的观念和手法,因此成为古往今来中国艺术精神中最为显著和最具魅力的语言图式。正如徐复观所言,“中国的山水画,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恢复生命的疲困而成立的,”其立论的根本,则正源自于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要诀。

油画《云1》80×80cm

基于此要诀的千年熔铸,所形成的追索画面内在意涵和外在的“立象以尽意”之“意象之境”,成为了中国艺术表达的现象级观念和类型,尤其是在对于油画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在地性”转化过程中,“意象之境”成为了当代中国油画最为重要的观念和最为直接的表现手法。这种运用西方材料工具,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笔触和线条墨色的表现张力,正体现出“意象”观之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卓越地位,而为当代中国众多油画家所积极追索和践行。

油画《云2》80×80cm

在当代众多“意象”艺术家群体之中,胡是平先生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在他的作品中,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于艺术的深邃理解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情怀,多维度地表达出胡是平先生艺术观中的“意象之境”。

油画《逝者如斯》100×130cm

观瞻胡是平先生的作品,不仅能撷取到精致细腻的如诉私语,还能深深地沉浸于幽远氤氲的诗意情韵。胡是平先生将自身关于“意象”的感悟,借助油画的材性进行了解构性的语义转化,见象识意,达成了个人艺术意志与观者心灵之间的“移情”。

在胡是平先生的艺术创作中,诗意性图式表达是其最显著特质,画面经过刻意的构成与经营,蓬发出的叙事、诗兴、表意、澄怀等各种精神性因素,通过“意象”观念的表达和技法的捕捉,渐次隐含其中,及当观者会悟之刹那一瞬,愉悦感迅速溢满身心,从而洗练地完成了意象之移情的创作初衷。

胡是平先生对于画面结构与色彩意味的调和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兼备了水墨的韵味与油画的材性,淋漓而不凌乱,写意兼具写实,从他的画面中,你似乎能触摸到摇曳的枝叶,感受到轻柔的微风掠过,聆听悠长细婉的歌声,惊艳天边彩虹的一瞥。静谧中蕴藏激越,平宁中升腾才情,诗情画意萦绕,笔墨情趣盎然,将胡是平先生深沉的生活经历和厚实的人文积淀,藉“意象之境”,表达出逻辑明晰的“学理性”艺术气质,引领观者进入一种独特的美学境界,在完成意象与移情转换的同时,实现了个人艺术意志的升华。

宗白华先生曾言:“艺术家以心灵映照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胡是平先生正是以意象为介,以移情为本,在静穆的表象中深植个性之意,将构成与意趣,写意与写实,诗意与浪漫,温情与理智,通过数十年的深耕,终而凝为一体,形传神意,形神辩证,达成“意象之境”,其独具个性和情怀的艺术意志,此时已获得了全方位的确立。

◆继承中华文化审美基因

◆坚守中国美术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