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尚·美在端午》| 专访陶雪平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早在吴越之地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离世,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中,端午节既与岁时节气密切相关,又附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历史情感的表达和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的体现。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它让人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端午,为屈原,总忘不了吟诗作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爱国之情。

今天,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艺术家面临的重大命题。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有效传承,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是让传统节日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真正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的重要路径。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让我们珍视先祖留下的文化遗产,共同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守护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陶雪平,1966年出生,上海奉贤人,自由画家。200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油画研修班,师从上师大美院徐芒耀、孙化一、季晓炜、侯伟、张晨初、张忆周、何振浩、周朝晖等多名专家教授及著名油画家方世聪、张自申、李醉等,2006年处女作《静谧的小屋》入选“2007年首届21世纪艺术网全国艺术家联展”。现为上海颜文梁艺术促进会画师、心象画会会员。

2007年首届“21世纪艺术网全国艺术家联展”;

2008年油画作品入选上海地铁举办的“百位书画家作品进地铁”活动;

2013年参加“纪念颜文樑诞辰120周年美术展”;

2014年参加《梦韵东方——第五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

2015年参加《艺术在路上——9月当代著名油画家艺术巡礼》;

2015年参加“上海颜文樑艺术促进会”成立2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2016年参加《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美术展》;

2017年参加“向一带一路致敬”上海颜文樑艺术促进会美术作品展;

2017年参加“上海颜文樑艺术促进会”成立22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2018年参加东方美谷、美丽奉贤——美术交流作品展;

2018年参加奋斗在改革路上——奉贤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图文展;

2019年参加“南风北韵”河北丰南——上海奉贤书画作品交流展;

2019年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奉贤区美术作品展;

2022年参加美国当代美术馆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静物大赛;

2023年参加“奋进2023”中美艺术家交流展;

2023年参加“骑虹乡村文化创意中心”艺术展;

2023年参加“艺写新江南笔墨绘贤城”奉贤区美术作品展。

创荣时代:您提到向古人学习,向大自然取经,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您认为艺术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平衡,以及如何在作品中体现这种平衡?

陶雪平:传统是基础,基础越扎实越能突破和创新。又要跟上现代的审美观,深入生活,用心去体悟闪光的、真实的情感、内在的哲理。使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笔墨中,让人耳目一新。

创荣时代:您的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您认为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您在创作中是否有一些特别的灵感来源或者表现手法?

陶雪平:作为心象画会的一员,我的作品的创作很多都是心象艺术的实践作品,心象画会方世聪老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大的,心象艺术的理念给我的艺术启迪也是非常重的。我曾经跟大家在微信上说起过,我在绘画的过程中除了选取合适的角度外,就是酝酿激情,是一种唯心和唯物碰撞共融的产物。正如方世聪老师所言,心动是画的起因,心象是画的踪迹,情感是画的载体。另外,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乡村的景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自己学到的油画技法去表现农村,因而农民、农宅、农具、农田、农作物就常常成了我绘画的主要对象,所以我也自称为乡村自由画家。

创荣时代:在师从多位专家教授和著名油画家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特别难忘或者对您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历?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您的油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陶雪平:06年我有机缘进上师大美院油画进修班学习,上课的是上师大美院徐芒耀、孙化一、季晓炜等多名专家教授及著名油画家方世聪、张自申、李醉等,当时我是学生中一位零基础学员,当然很不显眼,但一幅油画处女作《静谧的小屋》引起老师和学员们不小的轰动。期间方世聪大师在给学员演示绘画,当看到我的作品时喃喃自语,说作品有灵动。从此,方世聪老师对我留下很深印象,并吸纳我为心象画会会员,这对我今后的绘画艺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引领我打开了心象艺术的门。另外,徐芒耀教授严谨的画风对我影响巨大,徐芒耀教授的单色素描、全因素素描、古典油画都对我绘画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孙化一教授,他也是我艺术道路的引路人,是他第一个发现了我绘画与众不同的禀赋。

创荣时代: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陶雪平:培根铸魂,是培养传承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  浇铸中华文明自信自强之魂。油画既是艺术形象的承载物,又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作为画家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培根铸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普及推广大众美育,这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标志,作为画家,我要努力将自己的艺术爱好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大事业相结合。

创荣时代:在您的创作当中,是怎么样体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陶雪平:创作是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艺术家一定是性情中人,有强烈的情感,好作品是烈情的结晶,所以艺术家需要通晓文学、音乐、美育等,更是在专业上有深刻研究,明确方向、孜孜以求的人,创作是要有状态的,有环境的、有氛围的,更要有文化底蕴。所以,我平时研究一些文学、文物、考古,学习王阳明心学及儒释道一些专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向名家求教、向书本要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荣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陶雪平:艺术为民,就是要把“为民服务”作为自己从艺的指导思想,扎根生活,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充分发挥艺术引领崇尚的作用。我作为画家,应该通过参加国内外画展,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真善美的艺术作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创荣时代: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陶雪平:近来我的艺术主题重点放在农村,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上。在艺术语言上,注重色彩、造型等节奏性变化,这其实也是产生印象派油画魅力的真正原因,这个节奏包括主色调的各种微妙变化节奏,其中包括冷暖、明度、灰度等等变化,另有中景、远景、近景色调的鲜明变化。绘画作品主要展现江南一带新农村风貌,有时也表现一些行将消失的古村落风貌,以便展现新农村时代变迁的风貌。

创荣时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 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陶雪平:习总书记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美术今后的道路路是固本培元,发挥传统中国美术的优势,百花齐放,加强艺术人文交流,展示新时期中国美术成果,这也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展示中国深厚历史底蕴、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的一种渠道。

创荣时代: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陶雪平:作为江南人,江南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我想继续多画一些的乡村作品,不断在江南水乡乃至全国各地的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不同的乡村人文景观中创作出别样的作品。